AsianLII [Home] [Databases] [WorldLII] [Search] [Feedback]

甘肃省地方法规

You are here:  AsianLII >> Databases >> 甘肃省地方法规 >> 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2006修订)

[Database Search] [Name Search] [Noteup] [Help]

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2006修订)

  【发布单位】甘肃省兰州市

  【发布文号】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06]第2号

  【发布日期】2006-02-17

  【生效日期】2006-02-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兰州市

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2006修订)

(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06]第2号)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06年2月8日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张津梁�おおお�

二○○六年二月十七日

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的决定

��

  市政府决定,对《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按照下列规定进行适当修改:��

  一、立法依据中明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二、增加实行地方粮食储备制度和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三、增加粮食经营者建立经营台账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四、对从事粮食收购经营者的条件依照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五、增加粮食生产企业加贴的食品质量安全(QS)标志相关内容;��

  六、删除原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八条;��

  七、增加粮食加工经营者应当具有符合粮食质量和卫生必备的加工条件,并规定四项禁止行为;��

  八、对相关条、款、项的顺序、内容和文字表述进行调整;��

  九、《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

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

(2002年8月20日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02〕第4号公布实施,根据2006年2月兰州市人民政府令〔2006〕第2号《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改公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粮食流通管理,规范粮食经营行为,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粮食流通秩序,根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相关政策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粮食流通和经营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粮食是指小麦、玉米、稻谷、杂粮及其成品粮。��

  第四条 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粮食流通管理工作。��

  榆中、皋兰、永登三县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县行政区域内的粮食流通管理工作。��

  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行政区域内的粮食流通管理工作,由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负责。��

  第五条 市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粮食流通行业的稽查管理。��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对粮食质量的检查、检验和管理工作,对粮食流通行业的有关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的培训。

  工商、质量技术监督、价格、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粮食流通管理工作。��

   第六条 政府鼓励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粮食经营活动。��

   第七条 政府实行地方粮食储备制度, 应当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在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或者其他突发事件引起粮食市场供求异常波动时,政府应当实施粮食应急保障预案。��

   第八条 从事粮食收购、加工、销售的经营者,应当保持必要的库存量。��

  必要时,粮食经营者应当执行政府规定的最高和最低库存量,并服从政府的调控需要。��

   第九条 粮食经营者应当执行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粮食流通统计制度。��

  所有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帐,并向所在地的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粮食经营者保留粮食经营台帐的期限不得少于3年。��

  粮食经营者报送的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涉及商业秘密的,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条 粮食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在维护粮食市场秩序方面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

   第十一条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执法工作人员,在粮食流通管理工作中应当严格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坚持依法管理、文明执法,在对粮食流通行业行使监督检查职权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对不出示行政执法证件的,粮食流通行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有权拒绝检查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受理粮食流通行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有关投诉,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有关问题。

第二章 收  购 

  第十二条 收购粮食实行粮食收购资格制度。��

  取得粮食收购资格、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的经营者,方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

  第十三条 从事粮食收购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30万元以上的经营资金,其中自有资金5万元以上;��

  (二)有20万公斤以上的仓储设施并符合储粮要求;

  (三)有与收储能力相适应的自有或聘用的粮食检化验和保管专业人员;��

  (四)有与收储能力相适应的粮食质量检化验设施或者受委托的法定粮食检化验单位的证明;��

  (五)建立粮食收购台帐和统计制度。��

  第十四条 申请粮食收购资格,应当向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资信证明、仓储设施明细表、检化验设施和相关人员名册等材料。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申请者作出许可决定并公示。��

  经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许可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设立登记,在经营范围中注明粮食收购。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从事粮食收购活动也应当取得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并依法向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经营范围登记,在经营范围中注明粮食收购。��

  第十五条 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者,应当接受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粮食收购资格的年度审核。

  第十六条 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收购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粮食质量标准,应当告知售粮者或者在收购场所公示粮食的品种、质量标准和收购价格,不得随意压级压价或者抬级抬价。��

  收购粮食应当在收购现场以现金结算,并即时向售粮农民本人支付粮款,不得拖欠。��

  第十七条 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经营者收购粮食时,不得接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委托代扣、代缴任何税费和其他款项。

 第三章 销  售 

  第十八条  粮食销售实行粮食批发资格制度和粮食零售备案制度。��

   从事粮食批发的粮食经营者,应当取得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粮食批发资格证明。��

   第十九条 从事粮食批发,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

  (二)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设施,其中仓容量达到20万公斤以上;��

  (三)有与批发业务量相适应的粮食检化验和保管专业人员;��

  (四)有与批发业务量相适应的粮食质量检化验设施或者受委托的法定粮食检化验单位的证明;��

  (五)丰年最低库存量不低于仓容量的50%,欠年最高库存量不高于仓容量的40%;��

  (六)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粮食经营台账。��

  第二十条 申请粮食批发资格,应当向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和资信证明、仓库及仓容量证明、粮食检化验设施清单、检化验和保管专业人员名单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材料。��

  对申请粮食批发资格的,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取得粮食批发资格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工商、卫生、价格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取得粮食批发资格的经营者,应当接受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对粮食批发资格的年度审核。��

  第二十二条 粮食现货批发交易,应当进入粮食交易市场公开进行。��

  禁止在粮食交易市场之外进行粮食现货批发交易活动。��

  第二十三条 从事粮食零售业务的粮食经营者,应当向所在地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从事粮食零售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有完善的保管和卫生措施及相应的设施,确保所售粮食与住宿场所及可能污染粮食的物品相分离;��

  (三)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粮食经营台帐;��

  (四)持有卫生部门核发的卫生许可证;��

  (五)营销人员持有卫生部门核发的健康证,并懂得防虫、防鼠、防变质、防污染的基本常识,具有感官鉴别粮食质量的一般能力。��

  第二十五条 粮食经营者应当亮证经营、明码标价。

   粮食经营者可以采用流动经营方式销售粮食,但在流动经营中应当持有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有关证明和证件。��

  第二十六条 粮食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所售粮食应当附有质量技术监督法定质检机构出具的质检报告和有关合格证明以及粮食生产企业加贴的食品质量安全准入(QS)标志。��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可对上市销售粮食所附的质检报告和有关合格证明以及食品质量安全准入(QS)标志进行复核,并可对上市销售的粮食进行抽样检验。��

  第二十七条 幼儿园、中(小)学校和大(中)专院校集体食堂用粮,应当向取得粮食批发资格或已向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粮食零售备案的粮食经营者购买。��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幼儿园、中(小)学校和大(中)专院校集体食堂用粮的管理,并可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其用粮进行质量抽检。��

  第二十八条 未经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军粮供应资格认定并挂牌的粮食经营者,不得供应军粮。��

  第二十九条  陈化粮的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禁止陈化粮流入食用粮食市场。

 第四章 储 运 加 工 

  第三十条 粮食经营者储存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储藏技术规范,所储存的粮食不得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有害物质混存,确保达到无虫害、无变质、无鼠雀、无事故的标准要求。��

  粮食收储企业、加工企业和粮食批发经营者以及仓容量达到l万公斤以上的粮食零售经营者,应当有经过培训合格、掌握粮食储藏技术的专业人员参与管理。��

  第三十一条 粮食经营者对储存的粮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进行。

  禁止使用国家规定品种之外的药物或者超剂量使用药物对粮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处理。��

  经过消毒、杀虫处理但未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的质检机构通过残毒量分析测定或经测定残毒量超标的粮食,不得出库、加工、销售。��

  第三十二条 运输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规范,不得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或者包装材料运输粮食。��

  第三十三条 粮食加工及分装加工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的技术质量标准,应当具有符合粮食质量和卫生必备的加工条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使用发霉、陈化、变质的原粮、副产品进行加工;

(二)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

(三)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

(四)影响粮食质量、卫生的其他行为。��

  禁止不合格、无标准、短斤少两及添加剂超标的粮食产品流入市场。

第五章 法 律 责 任 

  第三十四条 未按本办法规定取得粮食批发资格,擅自从事粮食批发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取得粮食收购资格和粮食批发资格的粮食经营者,不接受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年度审核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2000元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一)粮食经营者储存粮食不符合国家粮食储藏技术规范的;��

  (二)粮食经营者对粮食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处理,所用药物及剂量不符合国家规定或者投放药物不符合技术规范的;��

  (三)将经过消毒、杀虫处理但未经残毒量分析测定或经分析测定残毒量超标的粮食出库、加工、销售的;

  (四)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或添加剂超标的;��

  (五)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或者包装材料运输粮食的;

  (六)未经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资格认定擅自供应军粮的;

  (七)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销售陈化粮的。��

  第三十七条 粮食经营者销售的粮食质量不合格、无标准、短斤少两以及无食品安全准入(QS)标志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上市销售的粮食未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质检报告和有关合格证明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会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其进行检验,经检验不合格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粮食批发经营者未按规定保证粮食库存量的;��

  (二)在粮食交易市场之外进行粮食现货批发交易的。

  第三十九条 粮食经营者在流动销售粮食时未持有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相关证明的,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l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由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或工商、质量技术监督、价格、卫生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一条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在对粮食流通行业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有销售假冒伪劣粮食、加工粮食违反国家技术质量标准等行为的,应当依照规定程序立案调查,需要移交的,应当及时移交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移交的部门应当及时依法予以纠正和处罚。��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收回或吊销各自核发的粮食经营者的证、照时,应当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通报。��

  第四十二条 当事人对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作出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ァ  �

  第四十三条 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粮食流通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食用植物油的流通和经营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AsianLII: Copyright Policy | Disclaimers | Privacy Policy | Feedback
URL: http://www.asianlii.org/chi/cn/legis/gs/laws/6fb31fc4eb54622226980b2b8fd534e1b4c1bf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