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anLII [Home] [Databases] [WorldLII] [Search] [Feedback]

湖北省地方法规

You are here:  AsianLII >> Databases >> 湖北省地方法规 >> 湖北省政府批转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积极迎接我国 入WTO机遇与挑战指导意见的通知

[Database Search] [Name Search] [Noteup] [Help]

湖北省政府批转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积极迎接我国 入WTO机遇与挑战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81802

  【发布文号】鄂政发[2000]23号

  【发布日期】2000-04-28

  【生效日期】2000-04-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

积极迎接我国加入WTO机遇与挑战指导意见的通知

(鄂政发〔2000〕23号2000年4月28日)  现将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积极迎接我国加入WTO机遇与挑战的指导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积极迎接我国加入WTO机遇与挑战的指导意见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二000年四月二十日)

  加入WTO是我国主动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形势,积极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战略选择,标志着我国改革和开放进加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加入WTO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外部经济环境,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综合国力。另一方面,加入WTO也对我国现行体制、主要产业以及国内市场造成较强的震动和冲击,使国内企业直接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

  我国加入WTO为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有利于我省大大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扩大出口,更多更好地利用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经济国际化进程;有利于我省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两大战略中发挥“居中独厚”的区位优势,加快实现湖北经济的振兴崛起;有利于我省更加充分地发挥科技优势,实现“科教兴鄂”;也有利于我省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扬长避短,更加有效地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另一方面,加入WTO也对我省经济、主要产业以及企业和社会带来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国内市场加速对外开放将使我省产品面临东部发达地区产品和进口商品的夹击,这将对我省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地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农业以及部分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传统工业支柱产业受到严峻挑战,高新技术产业短时期难以确立与发达国家同行业等量竞争的地位;在我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有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城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由此产生的社会稳定问题不容忽视。

  面对我国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采取的基本策略和方针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机遇,积极应战。进一步增加紧迫感和竞争意识,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实现湖北振兴崛起的战略目标,坚持以改革总揽全局,大力推进对外开放。通过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及推进教育、技术、企业、制度和管理五大创新,扎扎实实地培植我省经济竞争能力。突出解决在思想观念、运行机制、法治建设以及人才培育等方面与WTO基本原则和运行规则不相适应的问题。同时,着眼于未来国际分工和国内外两个市场的新格局,抓紧加入WTO以后不长的保护期和过渡期,充分利用WTO规则,特别是WTO对发展中国家的各种优惠安排,壮大优势产业,调整弱势产业,扶持幼稚产业。努力争取实现我省在加入WTO进程中机遇和利益的最大化,挑战和风险的最小化,确保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  

  入世在即,为了指导全省各地、各部门以及企业联系实际,研究制定应对我国加入WTO的具体措施,现提出我省关于积极迎接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的若干指导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增强紧迫感,以积极、务实的姿态迎接我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

  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以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世纪为了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现代化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各级政府、各部门和企业务必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我国加入WTO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及加入WTO给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对加入WTO对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的深刻性、广泛性和长期性也要有十分准确和清醒的认识。这是我们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的基本前提。

  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抓紧了解世贸组织,熟悉世界规则。各级政府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经济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责人进行系统的WTO知识的培训。要通过学习,使大家紧密联系实际,具体分析和把握加入WTO对本地区、本部门以及本企业带来的机遇和负面影响,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进退有据。

  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积极适应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的要求。要进一步破除传统的“内陆意识”,树立和增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大市场观念和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思想,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快推动我省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坚持走内外向并举并重的发展道路;要进一步打破落后的小生产经营的观念,树立现代化、国际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思想,大力推进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步伐;要进一步摒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WTO基本原则严重背离的各种形式的地方或行业保护主义,树立促进公平竞争,遵守市场规则,依法实施保护的新观念;要彻底清除各种“人治”和“权大于法”的观念和行为,强化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规范各市场主体的行为,维护其合法权益。

  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待我国加入WTO的利弊得失,机遇和风险。既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要悲观失措。各地、各部门,尤其是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要善于发挥优势,把握发展的机遇。也要正视压力的挑战,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抑弊扬利。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扎扎实实地把深化改革、结构调整、改善管理三项举措落实到位,变压力为动力,争取化弊为利。

  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十五”时期是我们作好应对WTO准备的最后也是唯一的时期,各级政府要结合“十五”规划的制定,认真研究和调整本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和重点。各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在对国际国内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抓紧加入WTO以后不长的保护期和过渡期实施调整措施,增强抗御冲击的能力。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特别是要注意分层次研究制定应对加入WTO的战略和对策。地区对策要注意扬长避短,突出本地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要把着力点放在为行业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上;行业对策要注重整体协调,形成合力。要有效地调整存量,合理配置增量。要把着力点放在发挥行业优势,从信息、技术、质量、标准、培训以及支持本行业企业反垄断、反倾销,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上;企业对策要注意明确市场定位,突出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变,要把着力点放在如何加快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上。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一切从大局出发,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要加强宣传舆论的引导,使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理解和真心支持加入WTO。要高度重视和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要针对加入WTO以后产业和部门重组引发的劳动力转移和收入分配调整,及早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树立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二、抓紧调整和完善有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为我省适应WTO的基本规则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WTO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国际经济贸易法律体系。WTO已经形成的各种协定、协议共同构成了国际经济贸易的规范和惯例,成为各成员国制定国内经贸法律、法规的基础。WTO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也是各成员国开展国际经贸合作与竞争必须遵循的制度法则。

  为了促进我省在政策和法规上与WTO顺利接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对现行地方性涉外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系统的清理。对不符合我国已承诺遵守的WTO有关规则的各种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要认真调研,制定修改计划,并根据国家相应法律的修改安排,按各级人大有关立法程序或政府批准程序进行修改。在修订时,要特别注意按照WTO的基本规则,重新调整各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实行平等的国民待遇和统一的市场准入原则。要注意依法调整各种保护性政策,严格遵守我国按WTO协议和规则可实行保护的范围、方式和时间表。不得任意扩大和制订各种超规则保护和变相保护的地方政策,切实避免由此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纷争。

  要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政策法规的实施,确保政令畅通;要提高各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透明度,建立健全公众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的规范渠道。

  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外经贸部门要设立专门机构和组织专门人才,对WTO规则进行深入研究,特别要重视运用WTO规则指导和帮助省内企业依法做好反倾销、反补贴等方面的申诉和应诉工作,维护我省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国际化要求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

  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也是适应WTO基本原则,实现我省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的重要基础之一。

  各级政府要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对不适于政府直接介入的领域,要主动让位于市场。逐步削弱直至取消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直接行政干预,打破阻碍经济健康发展的“条块分割”式的行政垄断,促进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平等竞争。

  要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的权能范围和财政预算的开支领域,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并使其具有可控性。当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抓紧各级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要通过改革,精兵简政,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要大力推进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坚持实行政务公开。

  要继续完善和执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结合各级政府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进一步优化公务员结构,使公务员队伍的专业、文化、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根据加入WTO对政府行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本着“高素质、专业化”的原则,全面实施公务员素质工程。依托各类培训基地,突出抓好公务员更新知识的培训,重点是增强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外语和计算机水平。

  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入WTO并不意味着要政府放弃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相反,对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财税、投融资等体制的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国际化要求的宏观调控机制和手段,保证宏观调控正确有效地实施;要密切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的发展动态,增强预见性和应变能力,防止国际经济波动对我省经济发展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要更加熟悉国内外市场,熟悉WTO的有关保障机制,制定符合国内外市场规律和规则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结构调整;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改进管理经济的方式和方法,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法则,立足于为各市场主体提供有效的指导、协调和服务。

 四、加快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适应经济国际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努力增强骨干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为了更好地迎接我国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必须紧紧围绕产业高度化、经济集约化、产品名优化、所有制多样化展开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我省经济的整体素质、竞争实力以及抗风险能力。

  要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体现全省经济的比较优势为特色,促进一、二、三产业进一步协调发展。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要以提高全省工业竞争力和促进结构升级为方向,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优势产业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调整提高第二产业;要以产业现代化为重点,突破性地发展第三产业。要在“有所为,有所不力”的战略性调整中,逐步培育和形成我省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新型产业结构。

  要加快调整和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按照加入WTO以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与分工对我省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组织结构的调整,逐步培育能适应未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要求的新型企业结构。当前重点是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在产权多元化方面有新的突破。要按照集约化经营的客观要求,加快我省一批已初具规模的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加快我省企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改造。

  要进一步调整行业及产品结构,以提高工业行业竞争力为目标,积极着手调整行业配置策略。要认真研究加入WTO以后工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大胆放弃一些不具备比较优势、竞争力较弱或无发展前途的行业和产品,从参与国际市场和开拓国内市场两个层面重新调整全省工业行业的发展对策。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方面:根据我省现有工业基础和国际市场竞争态势,经过调整改造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行业,将可能主要集中在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在部分资金、技术密集型相互结合的传统行业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要充分利用加入WTO前后的短暂时机,加速这些行业的调整和改造,使其潜在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在开拓国内区域市场方面:由于各国要素禀赋、产业结构的差异性,以及部分工业产品的特殊性(如大运量、高能耗、资源约束)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类似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着游离于国际市场之外的内部区域性市场,如广大的农村和中小城镇市场。国内及省内这些区域性市场应该成为加入WTO以后,我省大量一般性工业产品抢占的重点。要加快调整我省这些行业的发展策略,找准位置,明确重点,发展一些能够占领国内区域市场的产品,力争在加入WTO以后新的市场分工格局中有所作为。现阶段,对大多数企业而言,首先是要牢固占领省内、国内市场,同时着眼于开拓海外市场。

  大力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国有经济从部分领域的退出,大力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三资”企业,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积极应对加入WTO的风险与挑战,必须抓住有效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这个根本。

  要进一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省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切实按照“产权清晰、责令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以企业产权多元化为突破口,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出资人制度,加快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强化企业内部制衡机制,使企业尽快真正成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要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度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加快企业管理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要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中心,加快企业生产、财务、质量和营销等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创新,尽快实现与国际企业管理制度接轨。

  要加快降低企业负债水平,企业要通过依靠自身挖潜,以及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努力压缩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债转股的机遇,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减轻负债压力;企业要通过资本市场,加快企业产权的流动与重组,提高债权的多元化、社会化程度,改善负债结构,降低负债水平。

  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分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非生产性支出。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行为,切实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

 五、壮大优势产业,调整弱势产业,保护幼稚产业,再造我省适应国内外多层次市场需求的新型产业体系

  加入WTO十分有利于我省以纺织服装工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市场,提高产出水平。同时,加入WTO也对我省农业、汽车工业、新兴第三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我们必须抓紧时机,苦练内功,加快调整结构,立足于面向国内外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构建我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型产业体系。

  --稳固基础、提升品质,调整结构,适应市场,努力提高全省农业的质量、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要充分利用WTO《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加快重大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农业金融和保险体系。加大对农业科技开发和研究的投资补贴,研究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开发基金,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加快建立支持农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强化农业信息服务,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组织。进一步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扶持力度,积极运用财政、税收、政策性贷款以及利用国外中长期优惠贷款等多种形式支持贫困地区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要坚持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加快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要按照基本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原则调整粮食结构。依托资源,因地制宜,优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加快发展优质高效的畜牧业和水禽养殖业,充分发挥我省的农业资源优势。

  要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要以稻、油、猪、果“四优”工程为突破口,强化农作物、畜禽和水产饲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确保优良品种生产出优质产品。要改进方式,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立足区域市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积极进军国际市场。要进一步加强我省农产品区域市场和国内市场网络体系的建设,规范市场管理,培育市场中介组织,维护市场公平交易,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三乱”。建立和推广“绿色通道”,保障农产品运销畅通无阻。要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努力把具有湖北特色的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要大力实施农产品的品牌战略,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处理系统,逐步适应和推广应用国际通行的质量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要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环节推行无公害工艺和清洁工艺,迎接WTO绿色壁垒的挑战。“十五”时期有计划地选择一批具有优势的地区开展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的试点工作。

  --抢抓机遇,壮大实力,突出优势,拓展市场,重塑我省纺织服装工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纺织服装工业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省相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和对国际市场依赖较高的产业。我省纺织工业要抢抓加入WTO机遇,必须尽快解决服装业款式单调、品牌少;绵纺业设备陈旧、负债率高;化纤业规模小、成本高;染整业档次低、适应差等突出矛盾。

  棉纺织行业要加快改造提高的步伐,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重点棉纺织企业进行更新改造,使关键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巩固和提高我省棉纺织业出口的传统优势。要充分利用国内棉花和化纤等纺织原料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有利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及时跟进国际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要进一步发挥成本低的优势,提高我省棉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省外或国外。

  服装行业要重点完善黄石--鄂州--武汉服装工业走廊,支持重点服装企业壮大实力。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设计和营销水平,扩大名优服装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争创国内驰名品牌和国际名牌。要加强省内纺织服装市场网络建设,加强与重点批发市场和大型商贸企业的供求衔接和产销循环,尽快形成可与国际国内大批发商相匹敌的省内纺织服装市场和信息网络体系。

  染整行业要向小批量、多品种、精加工、高档次、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通过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提高中高档服装面料的自给率。对国有棉纺织染整企业,重点是放开搞活,改善产权结构和运行机制,增强产品的市场适应性。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合理地重组,改造和发展若干家能够生产中高档面料的企业,解决面料与服装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化纤行业要坚持骨干企业通过改造扩建达到较为合理的规模,加快国家级粘胶纤维基地建设。多数合纤生产企业要围绕差别化、功能化方向,加强技术引进和产品开发。要进一步加强多种新型合成纤维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使其成为化纤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速推进调整重组,促进我省汽车工业更快地融入国际汽车生产体系之中。

  汽车工业既是我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又是在高关税保护下成长起来的弱质产业。加入WTO使我省汽车工业面临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利用五年左右的保护期,抓紧调整,化解风险。

  要继续抓紧贯彻“依托东风、集中集成、抓大壮大、放小汰劣”的方针,大力实施“1225”工程,加快汽车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产品结构适应消费者结构升级的调整,产品技术结构升级换代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适应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协作发展趋势的调整。大力支持东风公司参与国际重组,以此连结和带动湖北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优化重组和专业化改造。要依据产业政策,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兼并、联合、淘汰等形式,重组生产要素,促成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国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推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尽快与国外有实力的大公司合资合作,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要坚持“起步就与世界同步”的引进战略,确保引进的产品技术、生产手段、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具有高起点,积极主动地融入国际汽车生产体系之中。

  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一是要按照发挥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大重型车、专用车、中高档轿车、电动汽车和模块化、系统化零部件等重点产品的开发力度。二是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及有效运行机制。在推进大型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真正成为技术开发和创新主体的同时,加快筹建以科研机构为依托,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积极寻求世界知名汽车公司的技术中心落户湖北,提高我省汽车工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要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一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大力开拓国内市场。二是有针对性地开拓国外市场,重点是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建立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鼓励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扩大产品的海外生产销售;三是营造汽车消费热点,大力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发展信用消费和租赁消费,尽快把潜在的汽车消费市场培育成新的消费热点。

  --有序开放市场,加强规范引导,努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

  要顺应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趋势,在吸引境外投资的同时,积极促进我省服务企业的结构调整和提高。鼓励省内有条件的服务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逐步提高全省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要加大垄断行业改革的力度,积极引进市场机制,鼓励公平竞争。逐步清理和取消妨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不合理限制,放宽行业准入限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第三产业的竞争和发展。

  要继续完善第三产业价格形成机制。吸收国际先进经验,进一步扩大市场定价范围,对竞争性行业价格完全放开。对基础性行业、市政公用事业和部分公益、福利事业的价格和收费标准,也要根据市场化程度和经济发展要求合理进行调整,逐步扩大市场定价机制的作用,形成合理的比价水平。

  要合理划分第三产业中的竞争性和公益性行业,针对不同性质,实行不同的运行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扶持公益性行业发展。竞争性行业要全面推行市场,逐步减少并直至取消补贴。以公益性、福利性为主又兼有经营性的行业,应合理区分经营性业务和公益业务,推动经营性业务走产业化的道路。

  要改善服务业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实现教育、金融、保险、商业、运输、旅游、房地产、咨询等行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大力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全省第三产业科技含量。

  --集中优势力量,突出发展特色,合理实施保护,培植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湖北高新技术产业。

  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经营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重点支持高科技专利项目,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工业群体。要加大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激励科技人员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权成果。

  要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十五”计划的制定,对我省具有一定优势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与精细化工及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领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予以重点支持。

  要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结构的调整。积极发展优势产品、专利产品和战略品种,坚决克服低水平重复生产、重复建设、盲目竞争的现象。要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现规模经营,使有限的、分散的资金、技术、人才合理优化配置,增强竞争实力,尽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型企业集团。

  要通过技术贸易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缩小我省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同时也要注重高新技术及产品的自主研究开发,充分激活我省的科技资源,加强面向国际市场的研究开发,使科技成果能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富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商品。正在转制的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要尽快研究加入WTO后的应对措施,及时调整转制后的研究开发战略,使转制后能在与国际市场接轨上先行一步。

  要认真研究利用WTO的幼稚产业保护条款,合理实施保护措施。优先推荐已有相应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以使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来壮大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抓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要求的人才队伍

  加入WTO有利于各种人才在更大的范围内自由流动,获得最佳配置。同时,也将加剧我们与国外企业对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是我们加入WTO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要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增强以人才抢占市场制高点的意识,要积极适应加入WTO新的形势要求,大力培养和引进市场急需的各种层次的专门人才,要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大力推进高层次、高新技术人才开发,提高高新技术人才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的比例。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按照《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放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若干意见》,加快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措施,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环境。积极推进继续教育,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人才创新能力。

  要大力推进以全员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事业单位逐步建立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备、科学分类管理的新型人事制度。

  要进一步调整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有效提高各类专门人才的收入,鼓励科技人才以知识产权入股,探索对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实行股权奖励的办法。

  当前,要特别重视培养WTO问题的专门人才。高等学校要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情省情,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国际经济贸易法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形成一支适应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全面接轨要求的包括企业管理、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财务以及法律等多领域、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各地、各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适应我国加入WTO新形势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培训计划,并尽快组织实施。


AsianLII: Copyright Policy | Disclaimers | Privacy Policy | Feedback
URL: http://www.asianlii.org/chi/cn/legis/hb/laws/c6cab60c593efe07098d13ac57ed6d60e97da1c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