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Databases]
[WorldLII]
[Search]
[Feedback]
山西省地方法规 |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1]70号
【发布日期】2001-06-14
【生效日期】2001-06-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
关于实施农业双千创优工程的意见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1〕70号)吕梁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现将省农业厅《关于实施农业“双千创优工程”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六月十四日
关于实施农业“双千创优工程”的意见
(省农业厅 二00一年五月)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但在新形势下,农业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一些大宗低质农产品大量积压,销售不畅;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不能满足优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作物区域布局趋同,地区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不仅造成农产品“卖难”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而且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加入WTO在即,将要参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而我省部分农产品品质较差,参与竞争将处于劣势。因此,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产品品质,发展高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全省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根据我省“十五”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在“九五”期间实施农业“双千工程”的基础上,现就“十五”期间实施“双千创优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农业“双千创优工程”,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优质化为突破口,通过集中连片建设优质高效农作物商品生产基地,建立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扶持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开发,最终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二、发展目标
2001-2005年,开发建设1000万亩优质高效粮食作物和1000万亩优质高效经济作物。通过开发建设,项目区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覆盖率达到85%,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商品率达到90%,粮食作物加工转化率达到80%。1000万亩优质高效粮食作物亩均纯收入增加50-100元,1000万亩优质高效经济作物亩均纯收入增加150-200元,项目区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年均增长50元。
三、项目内容
“双千创优工程”的1000万亩优质高效粮食作物,重点是开发优质小麦、玉米及杂粮;1000万亩优质高效经济作物,重点是开发薯类、蔬菜、油料、水果、棉花和特种农作物。
(一)优质和优质加工专用小麦生产基地350万亩。围绕面粉、食品加工企业,在晋南盆地建立优质小麦基地250万亩,在晋中盆地建立优质小麦基地50万亩,在晋东南盆地建立优质小麦基地50万亩。培育扶持有潜力的小麦加工业龙头企业3个,建设10000亩的示范区3个。
(二)优质加工专用玉米、高粱生产基地350万亩。围绕玉米淀粉、饲料、玉米鲜穗加工企业,在太行山玉米带建立优质专用玉米基地120万亩,在大同盆地建立优质专用玉米基地100万亩,在忻定盆地建立优质特用玉米基地100万亩;围绕酿酒、酿醋企业,在晋中盆地建立优质高粱基地30万亩。培育扶持有潜力的玉米、高粱加工龙头企业4个,建设10000亩的示范区4个。
(三)优质杂粮生产基地300万亩。围绕小米加工企业,在太行、吕梁、太岳山区建立旱地优质谷子基地150万亩;围绕豆奶粉、豆油加工企业,在吕梁山以西黄河沿岸各县建立优质高蛋白春播大豆基地50万亩,在晋南、晋东南一年两作区建立优质高油、高蛋白复播大豆基地50万亩;建立绿豆、红小豆、莜麦、荞麦等其它杂粮基地50万亩。培育扶持有潜力的小米等杂粮加工龙头企业5个,建设10000亩的示范区5个。
(四)优质薯类生产基地250万亩。在晋西北建立优质加工专用马铃薯基地100万亩,满足以马铃薯淀粉、全粉、薯片为主的加工企业需要;在晋西北建立优质鲜薯外销基地100万亩,供应省外市场;在晋南建立优质加工红薯基地50万亩。培育扶持有潜力的马铃薯和红薯加工龙头企业4个,建设5000亩的示范区4个。
(五)优质蔬菜生产基地200万亩。在晋南建立早熟蔬菜基地60万亩,在晋东南、晋中建立延秋茄果类蔬菜基地60万亩,在晋中、太原建立无残毒和精细菜基地30万亩,在大同、朔州、忻州建立外销优质蔬菜基地50万亩。培育扶持以蔬菜批发销售为主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3个,建设5000亩的中心示范区3个。
(六)优质油料生产基地200万亩。围绕食用油加工企业,在晋南、晋东南一年两作区建立优质复播高油油葵基地50万亩,在晋西北建立优质胡麻基地60万亩、优质葵花基地60万亩,建立花生等其它油料作物基地30万亩。培育扶持有潜力的油料加工企业3个,建设5000亩的示范区3个。
(七)优质棉花生产基地50万亩。在晋南盆地建立优质棉基地50万亩。培育有潜力的棉花加工企业1个,建设5000亩的示范区1个。
(八)特种农作物生产基地100万亩。重点是以县为单位,分别建立杂果、甜菜、食用菌、蓖麻、中药材、青饲料、山樱椒、花卉、黄花菜等特种农作物基地。培育扶持7个有市场潜力的加工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建设2000-5000亩的示范区7个。
(九)优质水果生产基地200万亩。在晋南盆地建立优质富士系苹果基地130万亩,在晋中盆地建立优质元帅系苹果基地50万亩,在忻定盆地建立优质梨基地20万亩。培育果品销售龙头企业或果品批发市场3个,建设50亩以上的优质水果示范园200个。
“双千创优工程”采取分年度实施的办法,2000年全省开发建设优质高效粮食作物、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各400万亩,2002-2005年每年各增加150万亩,到2005年优质高效粮食作物、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开发建设面积分别达到1000万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双千创优工程”是我省“十五”期间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工程,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措施。各级各部门都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由省农业厅牵头,财政、计委、水利等部门参加,组成山西省农业“双千创优工程”领导组,负责协调解决工程项目所需的资金、物资等。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具体负责项目规划、方案制定、项目实施和总结评估等日常工作。项目涉及地、市、县都要成立相应的机构。
(二)增加资金投入。各级各部门都要努力增加对“双千创优工程”的资金投入。财政支农资金、产业化资金、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资金等要尽可能地集中捆绑使用,向“双千创优工程”倾斜。要借鉴报帐制等办法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严禁挤占和挪用,确保及时足额到位。要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吸收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各地要加快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并按照“能简则简,能快则快”的原则进行试验示范,使之尽快应用于生产,保证工程田农作物品种在5年内更换1-2次。要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水果套袋、无农药残留等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要加大转基因育种、生物农药、作物专用肥、设施栽培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力度,实现技术创新。要成立农科教结合的“双千创优工程”技术顾问组,搞好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
(四)搞活农产品的流通。粮食部门要坚持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按照购得进、销得出的原则,积极落实优质优价政策,真正做到按质收购、以质论价,调动农民发展优质粮食品种的积极性。要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加大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搞活粮食市场。要大力扶持从事农产品营销的各种民营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要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要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产销衔接座谈会、展销会等拓宽销售渠道。要推广晋中等地的做法,开通蔬菜、水果“绿色通道”,优化农产品营销环境,规范市场,保证公平交易。
(五)强化服务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市场分析预测,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价格信息,引导农民按市场需要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减少市场风险。要积极发展“网络农业”,建立完善农产品信息网,并加快由地、市、县向乡(镇)、村延伸。要搞好技术服务,为农民提供优质品种和先进技术,确保农产品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优质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为实行优质优价提供科学依据。
(六)严格项目管理。省“双千创优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在年初要提出本年度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并在各地财政和农业部门联合行文上报的基础上,会同省财政厅通过招投标、组织专家论证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择优确定项目的实施地点。要定期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建设进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实施情况差、管理混乱的限期整改,直至调整项目实施地点。年底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对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AsianLII:
Copyright Policy
|
Disclaimers
|
Privacy Policy
|
Feedback
URL: http://www.asianlii.org/chi/cn/legis/sx/laws/bf3d7a3501f291ef1a86ff7d37170ed1fd3d2acd